每位教职工都是食品安全把关人
编辑:admin 日期:2019-12-06 12:43:01 / 人气:
随着媒体的跟进报道,更多的信息浮出水面。有人透露,厨师当时并不是在怒斥校方,而是在与家长争执。当事厨师表示,当时的争执场景起源于家委会指定的供货商送货晚并且有劣质食材,于是自己向供货商发了火。从该事件接二连三的反转来看,事件或者确实如园方负责人所言“比较复杂”。但有一些情况是可以确信的,这所幼儿园之所以更换食品采购渠道,是因为幼儿园之前从菜市场给学生买食材,食材质量不过关导致学生出现呕吐、腹泻等情况。于是在家长介入下,幼儿园改为从超市进货。
而这些情况正说明,这所幼儿园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存在管理漏洞,否则既不会出现食材质量不过关而导致学生呕吐、腹泻,也不会出现厨师“怒斥”坏枣的闹剧。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,容不得半点马虎,备受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关注。这也是一个短视频能够引发如此大的涟漪的原因所在。
食品生产涉及生产、运输、保管、加工等多个环节,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行。确保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,不仅要求校长、园长肩负起第一责任,还必须要求每一个生产环节上的工作人员都履行好食品安全责任,把好食品安全关,也要求师生员工等所有利益相关人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督,从而形成一个食品安全管理的闭环。厨师的“怒斥”便是履行食品安全责任、进行内部监督的体现。
但现实中,宥于复杂的利益关系,师生员工的监督权利可能无法保障。近日发生的一起教师因监督食堂卫生被打,报警后反遭校方处罚的事件恰恰说明了这一点。据媒体报道,江苏淮安一名教师发现学校食堂存在卫生问题,拍照指出,结果与食堂负责人起冲突并报警。之后,学校认为该教师的行为给学校声誉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,对其进行了更甚于食堂管理人员的处罚。这一处罚结果引发网友的极大愤慨。真正对学校声誉带来损失的是什么?不是教师反映食品安全卫生问题,而是掩耳盗铃,有问题却不积极解决,反而处分反映问题的人。
今年,教育部等三部委共同发布《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》,明确中小学幼儿园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。这对于敦促校长、园长履行好食品安全第一责任,具有积极意义。但也有人担忧,校长公务繁忙,实际落实有困难,而且让校长来监督自己学校的食品安全,是自己监督自己,有可能因存在利益关系影响效果。能否把陪餐制度落实好,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,让陪餐制超越利益的束缚,超越“不出事,不吃出问题”的低门槛监督,还有待检验。处罚举报食品卫生的教师,正说明一些学校存在掩耳盗铃的冲动。
超越利益藩篱,有必要发挥家长、师生员工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作用。首先是要端正态度,正确对待师生员工的监督权利;其次是构建机制,畅通食品安全投诉渠道,及时听取师生员工、家长对食堂、外购食品以及其他有关食品安全的意见、建议等。充分发挥师生员工以及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作用,无疑是有效弥补陪餐制的缺陷、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一招。
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
推荐内容 Recommended
- 我市加大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力度 全面做好“开学季”食品安全保障09-08
- 我市开展食品安全联合督查09-05
- 河南强化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09-04
- 重磅!首届亚洲农业与食品产业博览会明年9月青岛举办08-27
- 馒头里添加卫生纸?食品安全谣言为何成了顽疾08-22
- 我省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08-19